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

20240120~0214_再訪南美洲第二大國-阿根廷的鳥類(2)_Tafi del Valle -El Internillo Pass

阿根廷第二天的賞鳥,只在Tafi del Valle附近,走了幾個完全不一樣的生態環境。記錄了50來種當地的鳥種。是個行程簡單沒太操勞的行程,正好緩一緩飛半個地球的時差。有鳥可看好像也沒人提起時差的問題。


今天雖然跑的路程不長,記錄到的鳥卻不少,且泰半都能拍到可資辨識的照片。考慮過去記錄賞鳥過程部落格的習慣,還是以30張左右的圖片切成一篇。故這第二篇的阿根廷賞鳥回憶只包含1/23一天。



1/23(二)在阿根廷賞鳥習慣上都晚晚的出門,晚晚的回旅館。安地斯山區在時區的西側,日出稍遲。我們卻常天亮了才慢慢吃早餐,蘑菇一陣,到鳥點時已太陽高掛。這天早上在Tafi del Valle的旅館門口,大家閒閒的逛了好久。對面草地有些包括穴鴞等的普鳥活動,沒引起太大興趣。



門口電線上的黑頭金翅雀(Hooded Siskin)也是普鳥之一。昨天第一停點就記錄到,只是沒拍到雄鳥,補一張記錄。



沒離開多遠,路邊走進一高大的森林。有不少鳥活躍其間,但林子太密,不容易看更不容易拍。也有幾個不錯的新鳥入袋。



林中白眉竄鳥(White-browed Tapaculo)大聲的高歌。要見到Tapaculo印象中比見鬼還難。沒料牠對播音反應激烈,竟跳到石頭上來對唱。林下光線昏暗,還能留個張嘴大叫的影像。



小溪邊的乳白翅克洛雀(Cream-winged Cinclodes)在沒遮蔽的石塊間跳動。克洛雀由英名直譯,並無特別含意。而英名來自學名。意思是像河烏的小鳥,兩種身形相仿,大多活動於水邊,也和河烏相同習慣性地抖動尾羽。因而大陸上稱牠抖尾地雀



走出森林前的小樹上冠比卡雀(Crested Becard)在樹上靜靜的站著。灰黑色的雄鳥基本沒啥特色。名稱上的冠也小小的似有若無。母鳥身上則為棕褐色,差異明顯。 




離開林區在視野良好的公路制高點上,不同方向有不同植被群落,環境多樣鳥種也多。在那附近來回追鳥,混了兩個多鐘頭。紀錄了30幾種鳥,不乏高光種類,包括兩隻Tinamou。上圖就是那個鳥地方,讓人印象深刻。



路邊木樁上的斑頰哀鴿(Eared Dove)。這是超級普遍的小型斑鳩。城市、郊野都有牠的形影。耳後有斑點而得名,但常不明顯,反而翅上的黑斑顯著易認。



綠斑金翅啄木(Green-barred Woodpecker)這一帶很常見的中型啄木,約30公分。本種分布自巴西東半部至阿根廷北半段的安地斯山區。西半部的族群體型略大。有些鳥書分出為Golden-breasted Woodpecker。上圖是雌鳥,嘴基沒有一條紅色帶。




裸眼地鳩(Bare-eyed Ground Dove)蹲伏在路下的岩塊上享受溫暖的陽光。這種不到20公分的小型地鳩,只分布在這一帶的小區域內,當地數量算普遍,首次來到是個人新種。大多鳥書把牠叫做Moreno's Ground-Dove。身上羽毛沒特色,只眼周有一圈紅色裸皮。



紅尾彗星蜂鳥(Red-tailed Comet)一早在樹林裡就見到牠,太暗又不停跳動沒能看清楚。陽光下停花序頂端,紅尾特別清楚。這是隻母鳥,公鳥尾長至少要加個一倍以上。



橙腹裸鼻雀(Blue-and-Yellow Tanager)這一路上橙腹裸鼻雀不斷的出現,分布圖顯示巴西南部到阿根廷中北部都很常見。雄鳥藍頭黃腹,雌鳥全體灰黃。活動於樹木的中上層。



黑翅地鳩(Black-winged Ground Dove)體型稍大,眼先也有黃色裸皮,是停棲時確認種類的重點。牠分布範圍很廣。在祕魯、厄瓜多均曾目睹。



土庫曼歌鵐 (Tucuman Mountain Finch)今天早上花不少時間找這種地區性的特有種。牠行事低調,不愛拋頭露面,老躲在樹叢中,費好大勁才見到短暫跳出。牠在阿根廷西北部山區零星點狀分布。保育上屬易危等級。




這一帶有小山丘和大大小小的溝壑,長著不同的灌木和小樹。大半個早上在那裏東追追西追追。紀錄不少鳥種,是個看似平常卻很難忘的鳥地方。




褐頂針尾雀(Brown-capped Tit-Spinetail)針尾雀是新大陸特有的灶鳥科的一群成員。大多灰褐色,長相相去不遠。對對鳥書常常回頭就忘了牠是誰。這種頂著紅褐色的頭冠,恰如其名。




近午走進路旁一大片牧場模樣的草地。左上是入口的標牌,看不懂寫啥。左下:草場中間有條通道,方便農機或人員進出。通道末端有個水塘(右上)。右下:我們等在水塘邊,Mario撥放錄音,希望Tinamou能出現在通道上。果真如人願,兩度匆匆穿過草地的通道。




白翅克洛雀(White-winged Cinclodes)通道末端水塘邊上這隻克洛雀(抖尾地雀),大太陽下跳到石頭上唱歌。隨手拍張證據,趕快回頭等著安地斯[共鳥]的現身。




回頭走的當下這隻紅背鵟(Variable Hawk)停近處的水泥樁上。牠似乎很習慣人們盯著牠看。神態從容自在。本種是這一帶最常見的猛禽之一。




午後在左上牌子旁的農家前野外午餐。隨即順著屋後草地往後山高地找鳥去。整片高高低低的草生地,沒有遮蔽的大樹。穿梭在草叢與岩石間找鳥。盡是高山的小型鳥,人完全沒辦法靠近觀察。右圖:這幾個小時找高山鳥的草生環境。左下:看不清又有疑問,Raphel用手機上的照片向疑惑的夥伴說明。




出發前在農家前的圍欄木樁上的黑嘴鵙霸鶲(Black-billed Shrike-Tyrant),這也是沒特色,看看很快會忘記的種類。有人仍在用餐,好像沒每個人都見到牠。
  




小灌木叢裡的紋額棘雀(Streak-fronted Thronbird)也是樹棲性灶鳥科的一員。實在說不上啥特色。只好用頭頂的細紋來命名。下次再遇到肯定叫不出牠是誰?




黃胸爬地雀(Buff-breaste Earthcreeper)是地棲性的灶鳥科成員。常愛翹起尾羽。都有長長的黑嘴,部分種類嘴直,本種嘴巴明顯下彎。胸前皮黃色沒特徵就是牠的特徵。




今天早上在樹林裡找到的白眉竄鳥(White-browed Tapaculo),完全每想到在高山上也跳到岩石上高歌。看牠性奮高翹尾巴,活像個可愛的小小丑。




鉛色嶺雀(Plumbeous Sierra Finch)嶺雀是生活於高山上以種子為主食的小型鳥。嘴喙短小。本屬嘴腳均黑色。上圖是雄鳥正如其名全身鉛灰色。母鳥則黑褐色帶有斑紋。




灰胸嶺雀(Ash-breasted Sierra Finch)本種僅12.5公分的小小鳥。也以種子為主食。在Clements分類系統裡歸入唐納雀科,有些讓人搞不清頭緒。外型直覺會認為是美洲鵐或美洲雀。




黃昏近五點,下到另一不同生境的小河邊找不同的鳥種。小河谷吹著強勁的風。鳥都躲在灌木或草叢間。



紅胸割草鳥(White-tipped Plantcutter)割草鳥這奇怪的名子來自其嘴喙邊緣有鋸齒狀的切邊。之前列在割草鳥科,僅三種。現今的分類系統則移入傘鳥科,也是一屬三種。



南美小嘲鶇(Patagonian Mockingbird)嘲鶇是美洲特有的一科。型態似鶇的中型鳥,尾羽略長。本科鳥種均以善鳴唱著稱,歌聲變化多端,亦能模仿其他鳥的唱腔。本種以巴塔哥尼亞為名,分布在阿根廷的中南部及智利南部,數量普遍。

 


鵟鵰(Black-chested Buzzard-Eagle)這種中型猛禽廣泛分布在南美洲,自委內瑞拉到火地島都能見到。翅膀寬廣,尾羽較短。四歲以上的成熟個體前胸黑色明顯。不同年齡的未成鳥羽色變化頗大,容易混淆。



小溪對面山壁上的灌木間,不少小鳥在裡邊跳竄。這隻灰頭嶺雀(Gray-hooded Sierra Finch)顏色分明,在嶺雀家族裡算是個子稍大,容易區別的種類。



天黑前再回到昨晚住的旅館。有好幾進的建築,我們住在最後一進的樓上。而餐廳則在最前面。吃飯或要個開水都要走過長長的石板廊道。上圖是剛進門掛在廊下的旅店招牌。

待續......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20240120~0214_再訪南美洲第二大國-阿根廷的鳥類(1)_飛越半個地球的路程-土庫曼(Tucuman)省

 阿根廷是南美南邊的大國,面積278萬平方公里(約台灣的77倍大)。去哪個部分看一次鳥都只是蜻蜓點水,無法全面了解該國鳥況。2017年前往南極途經阿根廷,各在東北的彭巴草原及南端的火地島逗留幾天,只是管窺阿根廷的一斑。這次的22天的賞鳥,主要在其西北方安地斯山區,接近智利和玻利維亞一帶。另一段行程在西南的巴塔哥尼亞高地南部並進入智利的冰川國家公園。涵蓋地區較大,見到不少有特色的種類。也算豐收,可路途遙遠代價也不小。









所謂的代價就是往返各花兩整天搭機、轉機。年紀大了,擠在經濟艙裡真是一種折磨。去程伴隨著不少期待,免強還能挨過。回程已積累了二十幾天的疲累,加上受傷兩手打上石膏。回想起來真是不堪回首。骨折已逐漸恢復,在電腦上敲敲鍵盤也算復健。



1/20(六)下午14:30班機,兩老早早就等在機場。與同行的葉玲瑤會合後排隊進關。到櫃檯才發現老婆的香港簽證註明是中國(出生地是福建金門),不准入境香港。機靈的玲瑤急急聯絡旅行社重辦,傳真到機場的7-11。最後一刻趕上Check In。沒有她,倆老或會傻在機場,將是另一個故事。上圖是安檢一路插隊趕到登機門,匆匆留張不安於室,再出遠門的紀念。




上圖是香港機場,領行李出關、入關都是長長的人龍。隊伍裡並排一個法政大學的學生,前往日內瓦開會,過關時無須出示證件,刷個臉就過關。第一次見識到所謂的[刷臉]。右上圖的左一是一路相伴來回的大貴人-葉玲瑤老師。沒有她這兩趟長程飛行都是老人的困擾。左上是空蕩蕩的機場。到外頭記一筆ebird,沒半隻鳥。0紀錄。左下:阿聯酋航空辦登機,飛曼谷,換一批乘客。原機再飛杜拜。右下:廣體客機的經濟艙。(香港轉機多個停點,票價省了1.5萬台幣)。




三個小時飛抵曼谷,九成以上乘客到站下機。續航的乘客留機上。地勤人員上來打掃清理機艙,看似一團混亂可效率奇佳。下客、清掃加上客,整整耗三個小時,再飛杜拜。右上趁打掃時間到頭等艙瞧瞧可以舒服躺著睡的大座位。這一程在機上待10個多小時才到杜拜,與晚上台北直飛杜拜的夥伴會合。



1/21(日)杜拜清晨起飛。向西南飛越非洲大陸、跨越南大西洋。巴西的里約再停三小時,原機飛到阿根廷。又是18小時的長飛。吃吃睡睡無聊煩悶不在話下。正是[窗外 天暗 天明、機內 睡睡 醒醒、如廁 餐食 飲品、 煩悶嘗盡、就為了阿根廷]。這一天手機上都是1/21,加上時差度過了約32小時。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當地時間晚上8:50總算熬過長途飛行真正落地了。算算從前一天上午出家門,到晚上進阿根廷旅館,共花了50個小時。南美鳥種超多,可路途超遠,挺累人的。




左上圖:大家圍著行李轉盤,眼巴巴的等著自己的行囊出現。這時候婆羅洲的鳥導-小楊從巴黎轉機過來會合,團員人數到齊了。下圖:出關後巴西籍的鳥導Raphel等在那裡,先拍張照,雖然累垮了,人人卻都有個燦爛的笑容。右上:上這部機場外的中巴,前去落腳首都的第一個旅館。



左圖:首都的夜晚,車已不多。途經號稱世界上最寬的馬路,數不清雙向各有幾個車道。路中有個阿根廷著名的白色方尖碑。右圖:巷弄中第一晚的旅館,進房間已過午夜,希望能稍減兩天來的疲憊。



1/22(一)摸黑出門,搭上右上圖的大巴,趕赴附近以國內班機為主的機場。左上:機場前道路寬闊,路燈明亮。灰暗的天空還閃爍著幾顆星星。下圖:大樓前的走廊寬敞乾淨,靠牆邊卻酣睡著一排homeless的浪人,與周遭的環境很不登對。




右上:搭7:45的國內線,十幾件大行李等候Check In。左上:拿了登機證,等Raphel為大家買早點,帶著很快能看鳥的興奮,高興地拍張合照。下圖:上午10:00飛抵阿根廷西北城鎮-Tucuman。出發賞鳥囉!




出機場後與另一當地鳥導-Mario會合,正式開始這一段安地斯山的賞鳥活動。車行至一處加油站,車加油人放水。鳥人一貫的習性,放完水四處張望搜尋。過了快半個鐘頭都叫不回車上。 




加油站後方空地上,這隻穴鴞(Burrowing Owl)在水泥樁上享受著日光浴。鳥人相機越圍越近。牠只是睜大眼睛看著這群怪異的人們。此鳥一度讓鳥人大為驚奇。此後每天都有數次的紀錄。反應變成了[喔!又是牠。]




叉尾霸鶲(Fork-tailed Flycatcher)站在空地旁的鐵網上,不時轉身展現出超長的叉尾。所有相機都把焦點對到牠身上。過幾天和穴鴞一樣,也快速跌落被追焦神壇。




相同的鐵網上黑頭金翅雀(Hooded Siskin)也穿梭其間。這是隻雌鳥,沒有黑色的頭罩。




沿著土庫曼省Los Sora地區河邊公路往上行,路上下山的車輛排成長龍,周末出遊,周一下山。湍急的溪流邊停車找鳥(上圖)。Mario(右下車後高舉雙手者)在溪邊草地上擺桌設宴,鳥人們繼續找鳥。





天空盤旋著身軀龐大的安地斯神鷲(Andean Condor)。這大鳥展翅超過3公尺。牠是全球最大的猛禽,也是南美最大能飛行的鳥類。在阿根廷的安地斯山區多次目擊,因山區土地開墾與病死動物減少,據說數量正逐漸減少中。牠屬僅有七種的美洲鷲科,不同於舊大陸的兀鷲。




湍鴨(Torrent Duck)是這附近急流裡要找的主要目標。只有牠能在湍急的激流中來去自如。廣泛分布在安地斯山區河流環境。上圖是雄鳥,雌鳥頭背灰,腹面紅褐色。




行程的名錄裡褐喉河烏 (Rufous-throated Dipper)是大家的新鳥種。河床周邊卻偏尋不著。用餐時Mario用單筒在無敵遠的支流山溝裡找到兩隻。直到大家要離開了,牠們還定在原處。裁切很大僅見兩團小黑球。



鳥導帶著大家在溪旁的樹林及河床邊找鳥,算是阿根廷林鳥的初體驗,大家見到的種類略有不同。也算小有收穫。下面是幾種能拍到的小鳥。




臉上畫著大黃斑的漂亮小鳥-黃紋藪雀(Yellow-striped Brushfinch)低海拔的森林裡算是常見的種類。前一兩天紀錄多次,上高山後就沒牠的蹤跡了。雌雄同型,雄鳥體色稍亮麗。




白喉姬霸鶲(White-throated Tyrannulet)姬霸鶲是家族裡小個子的一群。種類繁多,一般少有突出特色。本種正如其名有個突顯的大白喉。




灌叢唐納雀(Common Chlorospingus)在Yungas森林(400~2500公尺多種混和樹林的統稱)中常見的鳥種。眼後大白斑特徵明顯。英名來自學名是綠色像 Finch一樣的小鳥。




奇微綠鵙(Chivi Vireo)是南美洲低地分布最廣的綠鵙種類。14公分大的活潑小鳥。多在密叢裡活動。乳白的眉線及其上的黑條紋明顯。





黃昏來到一處名為Reserva Natural y Dique La Angostlura的大湖邊,水面廣闊。許多天鵝、水鴨、鷿鷈、白冠雞、鷗等一眾水鳥浮游期間。




安地斯鷗(Andean Gull)仍保留著繁殖羽色。不少種類的鷗繁殖期都頂著大黑頭。以分布區來鑑別種類相對容易。本種是北安地斯至西北巴塔哥尼亞的常見留鳥。




灰頭鷗(Gray-hooded Gull)這隻是一齡的亞成鳥,成熟個體也有個灰色頭。以翼上的斑紋可以與其他同型的鷗類區別。本種在阿根廷主要繁殖於東北部,偶而漂移到安地斯地區。



安地斯骨頂(Slate-colored Coot)本種有些書上叫牠Andean Coot。分布祕魯至阿根廷西北山區湖泊。黃白色的嘴喙上方有個暗紅色的骨板,遠看並不明顯。

湖的遠方單筒裡見到白色紅嘴的扁嘴天鵝(Coscoroba Swan),天色尚早,大家想走近看個仔細。老婆走路不順,心想水鳥沒啥新的,偷懶在車上休息。晚上對鳥名錄才得知有兩個我們的Lifer,有點遺憾。還好隔幾天自己都補了回來。




晚上入住Tafi Del Valle AR的Luna Huana旅館。外觀古樸,牆面、地板、階梯大多為厚重的石板。赤腳走在上面冰涼舒服。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