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201205_四川賞鳥行_ (3)_九寨溝周邊及牟尼溝

到阿壩自治州的東北部賞鳥,除了九寨溝兼賞景外,另一懷抱希望的重點是位於其南邊松潘縣的牟尼溝景區,中間還在九寨溝周邊混了一天,這個區域包括當地的鳥導在內,大家都不熟悉,甚至沒去過,姑且一試,算是探路吧。兩天下來結論是,九寨溝周邊仍須探索,牟尼溝則值得推薦。

 

九寨溝唯一的目標橙頭歌鴝解決了,5/26一早往九寨溝街道後山的一處飛機場賞鳥,心裡沒有特別的預期,鳥導也說不出具體目標,只想有機會的話補補漏掉種類。車經過一片槐樹林,清晨鳥語啾啁,非常動聽,只是講的四川話不容易聽懂。

 

黃腹山雀(Yellow-bellied Tit)是中國的特有種,適當的環境數量還不少,槐樹林裡首先出場的即是牠,到底是綠背山雀(Green-backed Tit)的親兄弟,外形、習性、鳴唱聲都滿類似的。

 

後山坡上有一處平緩的台地,住著幾戶人家,由牆邊的經幡知是藏民,周邊零星種些果樹、莊稼及大面積雲杉的造林地。

 

木材是藏屋生活的主要熱源,院落裡堆滿了山上搜集來的薪材,門外的圍籬也是木板編排圍出來的。

 

雖然不遠的山腳下,九寨溝街上整天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卻少有遊人到這荒僻的村落,居民擠在門口好奇的觀看這群裝扮不一樣的外人,到底為何而來。

 

這個平台上有個軍用直升機場,在內陸的山區設個軍用機場,不知是對眾多遊客的九寨溝有所作用或位在鬧獨立的藏區多少有些敏感。  那一整天都在附近的幾條山溝裡亂逛,收穫不多。

 

從地勢較高的山溝裡回望軍用直升機場的辦公室,與附近破舊的民房有明顯的對比。

 

機場周圍札實的圍著一圈鐵網圍籬,圍籬內長著滿身是刺,像是酸棗的灌木,密叢中傳來耳熟的鄉音,雖有點異腔但很容易聽出是強腳樹鶯(Strong-footed Bush Warbler)的歌聲,學牠叫幾聲台灣調子,竟好奇的跳到圍籬外,想會會台灣來的同胞。

 

昨天在九寨溝的蘆葦海才見到一大群的白眶鴉雀(Spectacled Parrotbill)也跳到圍籬外見客,襯著維護良好的藍色圍籬,這張照片看來很像是哪個鳥籠裡拍的。

 

繞過軍用機場圍籬,往溝裡望見密密麻麻的房舍,即是九寨溝塞得滿滿的渡假村、酒店和數不清的特產品商家賣店;在荒僻的深山溝裡,出現這種商業氣息濃厚的繁華小鎮,一時讓人時空錯亂不知身處何處。

 

灰背伯勞(Grey-backed Shrike)是四川最常見的鳥種之一,站在兩米多高的鐵圍欄上,是處居高臨下,視野很好的獵食場。

 

5/27天沒亮急急離開九寨溝經川主寺、松潘到牟尼溝,約兩個多小時車程,其實前一天可以早早離開九寨溝,住進松潘,才是賞鳥行程的正途,可經過旅行社安排變得毫無彈性。  牟尼溝是新近大力推展的新景區,嶄新的遊客中心外觀美輪美奐,門前引進一彎流水,加上寬廣的前庭非常氣派,只不知有多少遊客前來造訪?

 

前庭角落立了幾個外型、色澤都非常引人的大石碑,邱老對石頭情有獨鍾,不論走到哪裡見到漂亮石頭都像見到辣妹一樣,佇足觀賞並拍照留念。

 

趁著野外吃早餐的空檔,到遊客中心後方空地走走,除了滿地最常見的灰翅噪鶥(Mustached Laughingthrush太常見反而沒認真要拍牠)外,臨時搭的鐵皮牆上來了兩隻戈氏岩鵐(Godlewski’s Bunting),雖鐵皮醜醜的,岩鵐站在上頭還滿帥氣的。

 

由遊客中心進景區還有一大段路,清晨路邊的灌叢與小溪邊鳥還不少,難得的大噪鶥(Giant Laughingthrush)還成小群一路跳躍覓食,望遠鏡可仔細的看清楚,要拍張全身的相片難度就大許多。

 

牟尼溝景區分兩處,我們走的區域叫二道海,大門口的牌樓外觀拙樸,屋頂長滿了亂草,看起來很有野味,因為還太早到達,連賣門票的人都沒出現。

 

二道海是景區裡一處較具規模的海子,數個海子互相分離,但水系相通,湖水翠綠,景色怡人。

 

牟尼溝裡見不到多少遊客,只有早起上山工作的藏民,對向來的人告知前方就有大雞過馬路,今天應該會有好收穫,找到雞之前橙班翅柳鶯(Buff-barred Warbler)就在眼前枝頭上,順手按個快門。

 

沒走多遠果然樹叢裡有動靜,斑尾榛雞(Chinese Grouse)就在雜亂的低枝間竄動,追進樹叢仍可見牠匆忙離開。

 

追丟了斑尾榛雞眼前卻跳出一隻黑額山噪鶥(Snow-cheeked Laughingthrush),上回在蓮花山的八度村,在雪地裡追得一身狼狽的只瞄到一眼,這回可大方呢,300mm的鏡頭沒經過裁切,還有完整的全身照。

 

再沒幾步路,原來追丟的斑尾榛雞(Chinese Grouse)站在一短木樁上,仗著牠一身斑駁的羽色,自以為躲得安全牢靠,似乎在樁上入定了,任你看個飽。

 

相隔不遠的血雉(Blood Pheasant),相對的非常機警緊張,站在枝葉後緊瞪著你,人移動到無遮擋的縫隙隨即快速逃離。

 

牟尼溝的地質條件和九寨溝基本類似,均為石灰岩形成的喀斯特地形,湖水澄澈見底,水底的樹枝也有一層碳酸鈣的結晶,只是規模小遊人更少,對賞鳥人說來是個理想的好所在。

 

步道系統鋪設也很完善,在高海拔地區曬著暖和的太陽,一路賞景、找鳥心情悠哉寫意。一旁的阿輝每次出門,行前都做足了功課,而到了現場又隨緣自在,與他同行輕鬆愉快。

 

棕胸岩鷚(Rufous-breasted Accentor)在阿壩地區算是常見鳥種,牟尼溝也不例外,偶會到近近的樹枝上,並不很怕人。

 

四川柳鶯(Sichuan Leaf-Warbler)是牟尼溝的土產之一,也是常見種,要拍清楚可比岩鷚機會少許多。

 

牟尼溝裡步道沿途有許多大小不等的海子,有些就藏在高大的森林深處,幽微清靜,有時間放得下的人,很適合在那裏坐個半天發發呆。

 

中國西南常見色彩鮮豔的紅脇藍尾鴝(Red-flanked Bluetail),現已被分出為獨立種-藍眉藍尾鴝(Himalayan Bluetail),比台灣的冬候鳥藍色調濃豔許多,眉斑也呈淺藍色。。

 

這個水量不多的小型海子稱為花海,因季節尚冷只見一片枯黃帶綠的草澤,當春天降臨應該是花團錦簇的重要景點之一。

 

花海的解說牌,說得挺有自信的,因海拔達3400公尺,和台灣的合歡山差不多,應該沒有真正的夏天,七、八月份會是草花最繽紛熱鬧的春天。

 

白眉朱雀(White-browed Rosefinch)也是牟尼溝的常客,中國西部的高山朱雀種類不少,白眉朱雀一則數量多,再則牠有特殊的羊咩咩叫聲容易辨認。

 

牟尼溝步道最頂端有一大片地勢平緩的翠綠草原,是附近公司行號招待遠來貴客的理想所在,一群京城來的客人正享用豐盛的野餐(還熱情的與我們分食),食材、餐桌都由人力老遠扛進來。

 

早開的草花點綴在草原上,左下報春花種類數量最多,右下的鳶尾三三兩兩生長在潮濕的水邊,右上的綠絨蒿是西部高山的特產,左上不知名的小草長相特殊可愛。

 

招待完客人撤下餐具,最重的木桌由婦人扛下,手裡還提著一袋碗盤,男人們空著手跟在後頭說說笑笑,也算藏民特殊的習俗。

 

鷦鷯(Winter Wren)正在石壁的凹洞裡孵雛,被一群全身黑制服的武警嚇出洞外,焦急的在低枝上警戒。鷦鷯科完全分布於美洲大陸,只有牠遠渡重洋跑到舊大陸來。

 

橙班翅柳鶯(Buff-barred Warbler)幾乎是每天進林子裡必定遇到的柳鶯,在牟尼溝也不例外。

 

銹胸藍姬鶲(Slaty-backed Flycatcher)是中國西南的普遍鳥種,這隻公鳥站在雲杉枝梢上,擺好姿態,久久不肯離去。

 

下午往回走,一群後來趕上的遊人見我們正在找鳥,秀出手機拍的藍馬雞(Blue Eared Pheasant),建議我們回頭找,到了現場找許久才發現牠已爬上老高的半山腰,勉強留個證據。

牟尼溝裡想找的幾種雉類-斑尾榛雞血雉藍馬雞都還算容易的清楚見到,一整天人人都興高采烈,尤其是人稱[雞痴]的石領隊最是滿意,猜測下次他再辦四川賞鳥團,牟尼溝肯定是重點之一。

待續....

沒有留言: